您现在的位置是:头条速递网 > 教育
CCHC2024
头条速递网2025-04-04 12:02:51【教育】75人已围观
简介
CCHC2024专题页锚定心前沿,衔接新力量。2024心血管健康大会-高血压诊疗论坛于12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邀请到多位专家共同聚焦领域前沿进展、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两大方面,碰撞新思想、传播新理念、推广新模式,规范新
CCHC2024专题页锚定心前沿,衔接新力量。2024心血管健康大会-高血压诊疗论坛于12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邀请到多位专家共同聚焦领域前沿进展、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两大方面,碰撞新思想、传播新理念、推广新模式,规范新技术、提升服务能力。用“心”回望,以“新”前行在论坛开幕之际,论坛主席孙宁玲教授发表了致辞。她向出席高血压诊疗论坛的各位专家致以热烈的欢迎,并对全国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对高血压达标中心所提供的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随后,孙教授作为作为首位讲者,向与会专家回顾介绍了2024年度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工作报告。孙宁玲教授:高血压达标中心2024年度报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现状、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建设进展、达标中心数据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估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总结了2024年度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趋势。高血压达标中心自2018年成立建设以来持续稳步增长,累计注册突破5600家,通过认证531家医联体(2256家医院),已成立15个省级联盟和17个地市级联盟,纳入了10万+的高血压患者数据,近一年内高血压达标中心随访数据中血压达标患者上升11.1%。此外,报告指出就药物选择而言,单药治疗中CCB仍是高血压使用率最高的药物,在多药联合治疗中使用2药联合比例多于3药联合或3药以上联合。专家云集 探索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新模式接下来,陈源源、钱菊英、李南方和孙宁玲四位教授,依次发表了专题讲座,为高血压规范诊疗中心建设献计献策。陈源源 教授: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标准3.0更新要点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源源教授详细阐述了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的重要性,并对认证标准3.0的更新要点进行了深入解读。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标准3.0版四大部分分值做了更新,第一部分基本条件与资质 (80分),在这80分当中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医联体组织机构(30分),医联体/医共体的高血压专科条件(35分);第二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诊治与管理 (150分);第三部分培训与教育 (120分),达标中心鼓励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开展高血压院外管理服务:如互联网医院、微信群管理、远程血压管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健康服务包等;第四部分持续改进(50分)。以上各项紧密配合,做好高血压防控最后一公里,实现全面血压达标。钱菊英 教授:高血压治疗药物系统综述和网状荟萃分析新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表示,在高血压治疗领域,新药物和治疗理念层出不穷。系统性地对这些药物进行综述和Meta分析,将有助于更精确地指导临床实践。一项包含21项RCT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美阿沙坦钾在降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相较于其他降压药物具有显著优势(随访期为4至12周),其独特的噁二唑环结构使得对AT1受体抑制更充分,具有更强的RAAS抑制作用,从而带来超强的降压作用和卓越的靶器官保护作用。然而,该荟萃结果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检索时间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利尿剂、氨氯地平5mg的单药治疗数据较少,这可能会使现有数据出现偏差,限制了分析的全面性。建议今后研究继续探索美阿沙坦钾与其他药物的直接比较,以及纳入心血管后果的长期预防作为结局指标。李南方 教授:高血压专科在高血压心血管病防控中的作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的临床经验,对高血压专科在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归纳总结。李教授强调,高血压患者群体庞大,既具有共性特征,也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无论是群体预防还是临床治疗,均需依赖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标准,这一点进一步凸显了专业技术支持的重要性。现有数据表明,专科诊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治疗的达标率,并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因此,不断加强专科建设并提升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是实现对我国人群高血压达标控制的关键。孙宁玲 教授:从新指南看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价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概括了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首次纳入了中医药的内容,这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指南发展。一些中成药和非药物疗法如针灸已被证实具有降压效果,且几种中成药已经积累了较为高质量的循证证据,如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栢艾胶囊和心脉通胶囊等,其中松龄血脉康胶囊的降压证据尤为充分。尽管如此,中医药干预高血压领域仍存在许多未知和挑战,有待进一步探索。此外,论坛期间还举办了“高血压达标中心专家委员会续聘、新增委员授聘仪式”“高血压达标中心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授聘仪式”“202401批次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单位授牌仪式”“202401批次高血压达标中心智享版认证单位授牌仪式”“2024年高血压达标中心再认证单位授牌仪式”“202402批次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单位授牌仪式”“高血压达标中心荣誉颁奖”。高血压达标中心专家委员会续聘、新增委员授聘仪式高血压达标中心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授聘仪式202401批次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单位授牌仪式202401批次高血压达标中心智享版认证单位授牌仪式2024年高血压达标中心再认证单位授牌仪式202402批次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单位授牌仪式高血压达标中心荣誉颁奖——"省级建设先锋奖"高血压达标中心荣誉颁奖——"模范专家"高血压达标中心荣誉颁奖——"质控之星"高血压达标中心荣誉颁奖——"随访之星"高血压达标中心荣誉颁奖——"降压小达患者管理先锋奖"创新成果,高血压领域前沿新进展在下午的会议环节,张宇清教授、冯颖青教授以及余静教授,分别就高血压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专题分享。随后,论坛还举办了“达标我行——高血压规范诊疗项目2.0”总结会,马娟教授和孙宁玲教授对该项目进行了回顾总结。张宇清 教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谈到该指南的编纂历时3年,全文共计14万字,引用了765篇参考文献,相较于2018年版,文献数量翻了一番。新版指南充分反映了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现状和人群特征,并紧跟国际研究的最新趋势,新增了十三项内容,包括“新的治疗理念:分级、分期、分层”,“诊室血压以外的降压治疗目标”章节,及“高血压的特殊表型”章节(涵盖了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这些新增内容为临床一线治疗提供了坚实而有效的指导,为我国高血压防控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颖青 教授:难治性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教授指出,所谓的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使用ACEI/ARB+CCB+利尿剂+其他降压药物的治疗下(包括MRA螺内酯,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直接血管抑制剂、中枢降压药物等,其中MRA螺内酯证据较充分)血压仍然难以控制的情况。尽管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加用螺内酯可以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但其可能带来高钾血症和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同时可能引起男性乳房发育,且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所以,加强对于新型降压药,如非甾体选择性MRA、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靶向肝AGT的降压药物、脑氨肽酶A抑制剂、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变得尤为关键。余静 教授:RDN:从循证到临床治疗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指出,RDN作为一种介入高血压器械治疗技术,已展示出良好的降压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指南,RDN的适应症包括:已经实施了严格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但仍然患有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具有高心血管风险或因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伤的患者;以及那些对多种降压药物不依从或不耐受的患者。在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情况下,若肾动脉解剖结构适宜,推荐采用RDN治疗。术前,必须与高血压患者深入沟通RDN的潜在风险与益处,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意愿,以实现高血压治疗的共同决策。此外,应加强RDN全程管理的学科建设,推进RDN的规范标准和安全有序的应用,以确保RDN的持续稳定发展。马娟 教授: 《高血压临床实践诊疗口袋书》内容分享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娟教授详细介绍了《高血压临床实践诊疗口袋书》,该书由12位心血管专家主导,结合众多基层医院专家意见编写,已翻译成中文、英文、藏文和维吾尔文。达标我行项目2.0推动该书在2500多家医院使用,覆盖50000+基层医生。口袋书包含高血压诊疗路径、降压药物介绍、诊疗案例、典型病例和辅助工具等五大板块。马教授指出,该书对于我国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医务人员提供全面诊疗信息,能够助力高血压防治工作,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孙宁玲 教授:达标我行-高血压规范诊疗项目2.0 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介绍到,在过去的两年间,《达标我行——高血压规范诊疗项目2.0》成绩斐然。数据显示,该项目遍及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多达2035家医院参与项目,更有2500位专家积极投身于项目建设,不仅累计成功举办2000余场专题培训会议,培训基层医生5万余名,还评选出了230家达标先锋医院,进一步树立了行业标杆。在项目的持续推动下,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从33.4%显著提升至56.9%!在未来,达标我行项目将持续拓展项目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高血压规范诊疗中心的建设,并不断加强与基层医院的合作,以确保更多的高血压患者能够获得更为规范的治疗管理。授牌:达标我行,再接再厉《达标我行—高血压规范化诊疗项目》持续两年助力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全面推进高血压规范化诊疗中心建设,两年遍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覆盖医院2035家,参与专家2500位,培训医生50000位,两年共230家医院获达标先锋医院。论坛期间特举办“达标我行-高血压规范诊疗项目2.0 授牌仪式”,引导大家再接再厉,全面提升我国高血压临床规范诊疗水平。群英思辨,共话高血压管理新风向话题1:低钠盐控制高血压研究进展与实践牟建军教授减少钠摄入和增加钾摄入是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而低钠盐,正是这一策略的有效实践。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低钠盐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王鸿懿教授摄盐量评价方法包括盐阈测定法,膳食调查法及尿钠测定法,其中24 h尿钠测定是尿钠评估的金标准,但执行难度较大。限盐的降压效应存在个体差异,人群中个体间对盐负荷或限盐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不同种族和人群盐敏感性个体的检出率不同,而且血压的盐敏感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在高血压患者中。舒燕教授通过低钠盐替代普通盐,不仅能够实现减盐不减咸,还能带来多重健康收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群及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均应考虑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话题2:抗肿瘤药物与高血压的最新进展谢良地教授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一方面,高血压可能会降低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部分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在启动抗肿瘤治疗前优化血压控制,力争将血压控制在达标水平,为抗肿瘤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在抗肿瘤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并适时调整用药。马为教授与一般人群相比,肿瘤患者需更密切地监测抗肿瘤药物相关高血压和相关靶器官损害的发展,选择抗肿瘤治疗相关高血压药物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建议在癌症治疗开始前4-8周内,每周监测一次血压,并在停药物时监测血压。话题3:三高共管,基层为先,共建慢病防治新未来袁洪教授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十个省份实施了“三高共管”政策,但是该政策的目标仍需进一步明确,管理模式亦需具体化。建议首先,将“三高共管”政策纳入基层工作的核心任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推动各项措施的有效融合,确保政策实施的高效性和协同性。此外,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建设为“三高共管”提供了重要抓手,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提升管理水平。此外,当前基层尚缺乏系统的筛查和风险评估路径,这一短板亟需补齐。冯颖青教授三高共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单一病种管理模式可能导致患者漏诊与漏治的问题,多病种共同管理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广东省已经启动了心脑血管疾病行动,落地实施三高共管方案。受限于资金因素,目前仅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未来将整合更多资源,落地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实施三高共管方案。卜培莉教授当前,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衔接不足。实现三高共管,必须依靠专业人员的协助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目前,我们正以核心医疗组织,如高血压达标中心为依托,促进周边卫星医院的共同进步,通过建立三高之家、健康小屋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项目,提升医师筛查意识,改善对高风险人群的处理策略,落地三高规范化的管理措施。话题4:人工智能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陈源源教授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挖掘海量健康数据,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因素。通过结合影像学、基因组学等多维度信息,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高高血压的早期诊断率,有效弥补医生了诊断的局限性。期待这些设备将更加精准地监测患者的血管各项生理参数变化,为高血压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张新军教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广泛普及,诸如智能血压计、智能药盒、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等设备正逐渐被应用。智能终端和大数据的开发应专注于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致力于使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界面设计更加简洁化。展望未来,智能设备中动态数据库的充分利用将有望真正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任重谋远,蓄力远航此次高血压诊疗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增添了新的动力2024年高血压达标中心擎旗奋进,砥砺前行。未来,与大家一道,做好高血压防控最后一公里,实现全面血压达标,共筑健康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为全民血压达标而努力!全面工作传播矩阵FOLLOW US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电话:0512-68295918邮箱:[email protected]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很赞哦!(37)
上一篇: 浙江男子失业一年,躺平出租房,全靠女友养!女友无奈:长得帅真没用
下一篇: C